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正文内容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报送《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的函

文件名称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报送《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的函
索引号 /2022-00050 公开目录: 部门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安行审函〔2022〕50号 成文日期: 2022年08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08-20 14:37

市营商办:

现将我局《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自查报告》随文报来,请审阅。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2年8月15日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贯彻落实

《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全市2022年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任务分工,现将我局牵头负责的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一是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省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统一部署,市级249项、11个县(市、区)共2094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同级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目标初步实现。健全完善审管联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厘清审管边界明确审管权责加强审管联动的通知》,推动建立行政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运行机制,加强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上半年市行政审批局办理各类审批业务8987件,平均提速40%以上。

二是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部署要求,组织推进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工作,积极构建市级统筹、分级负责、事项统一、权责清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体系。2022年9月底前,编制并公布各县(市、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11月底前,完成变相许可清查整治、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制定、办事指南更新等工作,全面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

三是创新构建“四个一”集成服务模式。发挥审批服务、政务服务、交易服务、热线服务“一体化运行”体制机制优势,以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以“一门(市政务大厅)”“一网(政务服务网)”“一线(12345热线)”为支点,打破业务、系统、渠道壁垒,推动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跨科室、跨系统、跨业务领域实行统一受理、协同办理、闭环管理,规范服务供给,畅通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企业办事需要。

四是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注销办理流程。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优化企业注销程序,进一步精简企业注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注销成本,推进与税务、社会保障、金融等部门协同办理,推行清税承诺制,提高注销便利度,便利市场主体合法有序退出。探索推行对多年吊销未注销市场主体实行强制注销。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时,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承诺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

五是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在全市范围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推行市场主体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经营范围除前置许可经营项目外,其他一般经营项目全部实行“先照后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将食品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报关企业注册登记备案纳入“多证合一”范围。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6.23万户,同比增长12.34%。


(二)创新开展帮办代办,政务服务融合提升。

一是开展帮办代办“春风服务”行动。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全面开展帮办代办“春风服务”行动,组建由68名帮办代办专员为主体、329名进驻单位联络员为骨干,2330名便民服务中心(站)协办员为补充的帮办代办队伍。全面推行产业项目、“归雁”项目、招商项目“一对一”帮办代办全覆盖。截至6月底,12个县(市、区)共与261个重点项目签订帮办代办服务协议(其中产业项目108个、“归雁”项目69个、招商项目84个),制定帮办代办措施1429条,累计入户走访305次,帮助14个项目顺利落地投产。

二是开展“走流程、坐窗口、优服务”活动。深入贯彻国务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办事材料多不多、审批速度快不快、服务态度好不好,创新开展“走流程、坐窗口、优服务”活动,市县两级部门领导定期到政务大厅换位体验,查找办事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地,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市级已开展活动14期,查找问题52项,整改到位38项。各县(市、区)累计开展活动60余期。

三是开展“讲业务、强素质、提效能”活动。印发《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行政审批局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规范,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树牢创新发展理念,提升为民服务本领。组织政务大厅各进驻部门开展“讲业务、强素质、提效能”活动,每期围绕一类企业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解读政策文件和办理流程,针对问题提出改进举措,推动大厅窗口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促进整体服务效能和水平提升。目前已有发改、税务、公积金、不动产等6个窗口单位开展讲座活动。

(三)健全交易平台体系,交易服务公正规范。

一是坚持市县一个平台“应进必进”。市县两级四大类公共资源(包含社会代理机构实施的非集采项目)持续保持平台之外无交易。1-7月,安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交易2105笔,成交总额91.87亿元,节资增收7.41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类411笔,交易额50.58亿元,节资6.29亿元;政府采购类1577笔,交易额23.43亿元,节资1.00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类83笔,交易额17.21亿元,增收0.11亿元;国有产权交易类9笔,交易额0.48亿元,增收额60.4万元;其他类25笔,成交额0.17亿元,节资增收额25.95万元。同时持续拓展平台覆盖领域,新增河道疏浚权拍卖,水库租赁经营权拍卖进场交易。

二是实行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管理。印发《安康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2022年版)》,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5个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42个具体公开事项,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公开,维护交易主体合法权益。

三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目前,安康市公共资源交易投标确认、招标文件下载、投标文件制作和提交、文件解密等交易环节均实现线上运行,项目进场登记、公告公示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进一步提高招投标效率。1-7月,共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交易1806笔,占交易总量的85.8%。开展不见面开标926笔,配合四川广元市、河南平顶山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个。先后完成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部署并试点运行,完成评标专家动态签名系统、电子监管系统、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多CA互认系统部署并上线运行,完成保证金安全管理系统与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电子交易平台对接,系统功能逐步完善,为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业务的全流程电子化提供坚实保障。完成电子保函服务平台试点项目系统部署并试点运行,预计8月正式上线运行,在招标投标领域推行电子保函替代投标、履约、工程质量保证金。

四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制订印发《安康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负面行为清单(2022年版)》,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秩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禁止性规定,强化监督制约,督促行政监督部门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结合实际探索建立“12345+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接收转办反馈工作机制、“12345+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常态化征集机制并试点运行,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引入社会监督和管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秩序。截至目前对12345热线收到的7起交易领域投诉举报问题,全部完成了转办督办和反馈,成效良好。组织开展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清理工作。对市、县(市、区)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招标投标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在本地区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需遵守的制度文件组织开展清理,动态更新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文件目录,进一步优化全市招标投标制度环境。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协调市住建局制定公布了2022年度安康市及外地在安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诚信执业登记名单,进一步推进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质量,规范执业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四)提升热线办事能力,热线服务便民高效。

一是畅通政府热线服务渠道。整合全市36条公共服务热线,建立88个一级承办单位、994个二级承办单位热线办理运行机制,实行“7×24”小时接听群众来信来电,上半年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受理群众来电来信23.22万件,其中接通21.05万件,直接答复15.55万件,转交工单办理5.49万件,12345热线接通率90.65%、按期回复率99.91%、群众满意率91.18%。

二是常态化开展三项活动。上半年开展领导接话活动17期,市委书记武文罡、9位部局长及国企负责人、7位县区长走进12345热线中心,接听群众来电213件,现场解答61件,形成工单152件,按期办结率100%。活动进行音视频现场直播,单场最高收听收看达33.6万人次。创新开展“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两办督查”活动,推动承办单位向社区下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一线。累计开展“市民进大厅”活动27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市民(企业)代表约1400余人参观交流、“开门纳谏”。

三是加强热线工单督办问效。建好用好营商环境账,司法救助账,“黑天鹅”“灰犀牛”风险隐患账,对重点敏感事项专单记录、重点关注,形成信息专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针对工单办理中的热点、难点、堵点事项,常态化开展现场问效活动、第三方评议会议等,每周梳理热线工单疑难事项,牵头联合承办单位、新闻媒体现场核实线索、解决问题、通报情况,切实解决关切民生、久拖未办的实事难事项。

二、存在问题

(一)行政审批机构层级设置不健全。目前省级未成立行政审批局,仅有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缺乏健全的业务指导和协调联动。部分审批事项在政策尺度把握、专业标准认定、现场勘验等方面仍需要与原主管部门协商沟通,增加了审批部门纵向和横向沟通协调的成本,一定程度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

(二)部门信息化壁垒短时期内无法破除。原审批部门专网数据信息无法与政务服务网平台互联互通,存在“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多次录入”的问题,无法真正实现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影响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不彻底。一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机构不健全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权责边界不清,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二是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见证、场所管理、信息服务、档案管理、专家抽取和交易流程等服务有待优化提升。招投标领域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环节仍需进一步精简,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三是信用评价体系和联合奖惩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全市范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尚未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全力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一是编制公布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健全完善审管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审批效率和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二是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推进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便利化,提升涉企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围绕公路桥梁建设施工许可、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燃气经营许可证等涉企高频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助力经济稳增长。

(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感。一是深化“四个一”集成服务模式,推进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跨科室、跨系统、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二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集成化办理。三是加快实施“安新办”政务服务平台三期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镇村延伸。

(三)降低交易服务成本,打造更加公平公正交易环境。一是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深化“六个零”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二是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在招标投标领域全面推行电子保函,进一步精简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推广应用中介超市,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不良行为记录和惩戒退出机制,规范交易管理。

(四)强化热线服务能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完成12345平台呼叫系统升级改造,建立12345与110对接联动工作模式,升级平台承载能力,确保平稳高效运行。二是常态化开展12345热线市(县局)长接话日活动,“一对一”解答企业群众诉求,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三是发挥12345热线前端作用,通过专单记录、专案办理、专项督查等方式,确保营商环境类工单及时规范办理。


公文PDF原件:安行审函〔2022〕50号 关于报送《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的函.pdf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