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激荡人心,照亮未来。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新时代,抗战精神焕发出新的伟大光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爱国,是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满腔赤诚、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爱国精神。
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人生的王继才;在贫困山区深藏功名60多年,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精彩人生的张富清;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罗阳;告别繁华、选择泥泞,把青春挥洒在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话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有人说,“说天上星星亮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白衣战士的眼睛。”
黄霞的眼睛很美——大大的,亮亮的,像会说话一样。战病毒时,她的眼里充满了勇毅坚定;面对患者时,她的眼里又满是柔情和温婉。
作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最早奔赴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之一,黄霞投入战“疫”次日便立下“军令状”——“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
黄霞连续26天不停歇,冲锋在一线,坚守在病区,像陀螺一样飞快地运转。大家评价她,“扛得住,冲得起!这个女子不一般。”
国有召,我必回,家事为小,国事为大,这是一道“单选题”,也是千千万万个“黄霞”的“必答题”。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4.2万多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为世界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今年夏天,南方暴雨洪水牵动着国人的心。
8月19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看望慰问防汛抗洪一线人员、先进典型代表和参加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
在接受慰问的一线代表里,有一位身着蓝色救援服的女将,她就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
60天,安徽梅雨期创历史纪录;856毫米,安徽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2.1倍;13.43米,巢湖遭遇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汛情就是命令。苏琴连夜率领300余名救援队员迅速奔赴抗洪抢险一线。
在一次紧急救援行动中,苏琴和队员们带领被困群众撤离10分钟后,房子便倒了。“老百姓看到我们,那种眼神跟平时是不一样的。在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看到救援队,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遗忘,自己获救了。”
面对滔滔洪水,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习近平总书记动情的话语,在巢湖大堤上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