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工作进展情况的函 | ||
索引号 | /2022-00086 | 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公开责任部门 |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安行审函〔2022〕86号 | 成文日期: | 2022年12月01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2-12-06 14:14 |
市发改委:
按照《关于报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安发改体改函〔2022〕251号)要求,现将市行政审批局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完善平台交易、服务、监管功能
目前我市招标投标领域,提供全省统建广联达、国泰新点和本市自建金建三套电子交易系统供招标人自主选择,信息数据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及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完成评标专家动态签名、多CA互认、保证金安全管理、电子监管、电子保函、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相关电子系统部署并上线运行。完成陕西CA、深圳CA、西部CA、北京CA四家数字证书接入,实现全省范围内跨地市、跨行业领域互认共享。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部署,实现各交易环节在线审核、备案、查询、开评标全过程在线查看、交易痕迹在线追溯、投诉在线处理、监督管理在线留痕,为纪委监委和审计部门提供数据提取、统计分析等在线监管通道,基本实现全过程实时在线监管。
(二)不断拓展交易平台覆盖范围
市县两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大板块的公共资源全部进入统一的市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实现“应进必进”“平台之外无交易”。同时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今年已协调推进河道疏浚权、水库租赁经营权进场交易。2022年1-10月,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交易3530笔,成交总额168.23亿元,节资增收10.62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类831笔,交易额100.45亿元,节资8.91亿元;政府采购类2477笔,交易额35.33亿元,节资1.31亿元;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类136笔,交易额30.50亿元,增收0.17亿元;国有产权交易类23笔,交易额1.30亿元,增收额0.21亿元;其他类63笔,成交额0.65亿元,增收额0.02亿元。
(三)不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进程
1.电子化基本情况。2022年1-10月,我市实施全流程电子化项目2890个,占交易总量的81.87%;不见面开标项目1480个,政府采购领域基本实现不见面开标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3个,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实现远程异地评标零突破;使用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1975笔,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3.0442亿元。
2.积极推行保函替代保证金。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全市经济稳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安政发﹝2022﹞9号)要求,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等保证金,1-10月使用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1975笔,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3.04亿元。于2022年3月启动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完成公开遴选、系统建设、数据对接、金融机构入驻等工作,8月上线试运行,试点开具电子投标保函9笔,保证金额105万。
(四)不断强化交易监管
1.畅通投诉渠道。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在部门网站和市交易平台网站,分别公开了全市房建市政、公路、水利工程行业,招标投标投诉受理职责分工及联系方式。市发改委建立招标投标领域投诉兜底受理机制,对于审批、核准、备案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确实难以协调明确投诉受理部门的,由同级发改部门负责受理投诉,避免了难以协调明确监管职责的项目出现部门相互推诿。
2.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健全12345+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接收转办反馈工作机制的通知》(安交易办发〔2022〕17号)、《关于进一步完善12345+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常态化征集工作机制的通知》(安交易办发〔2022〕20号),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12345热线拓展为法定异议、质疑和投诉之外的社会监督渠道。开通“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征集”栏目,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规范运行,不断改进管理、提升服务,引领推动公正监管、公平交易。截至目前,完成17件涉及交易领域的12345热线工单核查处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3.优化制度环境,强化信息公开。组织开展全市招标投标领域规则制度清理,对市、县(市、区)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招标投标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在本地区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需遵守的制度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并将清理结果上报省发改委。制定印发《安康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负面行为清单(2022年版)》《安康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2022年版)》,对6类主体72种负面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5个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42个具体公开事项,进一步规范交易活动秩序。
(五)取得的成果
1.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了“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12345热线”集成服务新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22年8月,我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称号。
2.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推行“服务零收费、交易零门槛、业务零跑腿、保障零距离、信息零泄密、监管零死角”服务举措,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助力地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服务举措于2021年3月得到了省长赵一德的批示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运用还不够充分,信息化建设不足,各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有待加强。二是监管实效有待加强。交易领域部分市、县行业部门仍存在监管权责边界不清,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多头监管与监管缺失并存,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智慧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三是信用评价体系和联合奖惩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全市范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尚未形成。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狠抓政策落实,严格按照中省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开展调研座谈,协调推进我市已成熟的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入场交易。二是加快推进电子化。推动电子保函系统、不见面开标系统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应用常态化,进一步提升电子化水平。三是进一步理清职责边界,更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督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对外公示,明确权责事项和管理责任,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规范化水平。四是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招标代理机构、评标评审专家不良行为记录和惩戒退出机制,完善信用机制。
安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2年12月1日